1. 鍍硬(ying)鉻的制品材料及(ji)要求


 制件為紡機梳片,材料為2Cr13馬氏體不銹鋼,零件尺寸為6mm×120mm×0.9mm,要求鍍硬鉻,以期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能,延長使用壽命。對鉻層的具要求如下。


 ①. 鉻鍍層與不銹鋼表面結合力良好(hao)。


 ②. 片狀平板(ban)零件(jian)的邊(bian)角不允(yun)許鉻(ge)層出現毛刺、結瘤、燒(shao)焦。


 ③. 鉻(ge)層厚(hou)度單邊0.01mm,基材厚(hou)度為0.9mm,鍍鉻(ge)后(hou)達到(0.920±0.005)m尺寸。


 ④. 鉻層晶體細(xi)致、均勻、光滑。


 ⑤. 零(ling)件全面(mian)鍍鉻,只允許端頭處(chu)有較輕度的綁扎掛(gua)具的痕跡。


 ⑥. 鉻層硬度要求HRC65(洛(luo)氏(shi)硬度值),即相當于維氏(shi)硬度(HV)800。



2. 鍍鉻溶液成(cheng)分及工藝條件(jian)


采用稀(xi)土為添(tian)加(jia)劑的鍍(du)鉻溶液,以(yi)期獲得較均勻的鉻層,工藝路線采用陰極化,小電流起鍍(du)和階(jie)梯式給電的方式,以(yi)保(bao)證良好(hao)的結合力。


 ①. 稀土鍍鉻電解液。


  鉻酐(CrO3)  130~150g/L  、三(san)價(jia)鉻   0.2~0.8g/L 、硫酸(H2SO4)  0.5~0.6g/L  、三(san)價(jia)鐵  <10g/L  、稀土添(tian)加劑  1.3~1.5g/L


 ②. 工藝條件


  溫度  45~50℃ 、 斷電  3~5s  、預熱  10~20s  、 陰極活化(hua)(hua):小電流活化(hua)(hua)DK 5~8A/d㎡  、 時(shi)間  3min


  陽極處理電流密(mi)度(DA)  15~20A/d㎡  時間  15~20s 、 階梯式逐(zhu)步(bu)轉為正常電流密(mi)度(DK)  20~25A/d㎡



3. 鍍前表面(mian)處理


 ①. 先由鉗工進行倒角去毛刺,后在有機溶劑中清洗。


 ②. 表面用軟布細砂輪拋光,去除表面加工痕跡,達到平滑光亮。


 ③. 化學除油,用洗衣粉或熟石灰擦洗。



4. 掛裝零件


 ①. 用φ5mm粗銅條作為上掛鉤。


 ②. 用φ0.7mm 細鐵絲在其兩頭約3mm處加以綁扎牢固,每件間距8~10mm,每掛20件。


 ③. 綁扎完畢,在下面扎一道鐵絲作保護陰極,再下面綁吊一絕緣重物,使鍍件垂直向下。


 ④. 將綁扎的上端繞于銅絲掛鉤上。


 ⑤. 入槽前在稀鹽酸中弱浸蝕以活化表面,并除去鐵絲表面上的鋅層,然后在水中徹底清洗干凈,切勿將鹽酸帶人鉻槽。


 ⑥. 鍍件下槽,將鐵絲全部浸沒在鍍液中,以防燒斷。



5. 電流分布控制


 ①. 上面的零件的邊角有相互保護作用,最下一個零件用鐵絲作保護陰極。


 ②. 采用稍高溫度和較低的電流密度,溫度45~55℃,取55℃,DK 30~40A/d㎡,取(30±2)A/d㎡.


 ③. 鍍件陰極和對應陽極的間距盡可能相近合宜,使電流分布均勻,消除邊緣放電。



6. 小(xiao)電流起(qi)鍍(du)


 ①. 先陽極處理。不銹鋼片入槽后經預熱首先進行陽極處理,使表面金屬稍微溶解,以達微觀粗糙。


 ②. 小電流起鍍。由于在陽極處理過程中,同時伴隨一定量的氧析出,鍍層表面有碳化物出現。小電流起鍍時陰極上沒有鉻析出,只發生氫離子放電


    2H++2e → 2 [H]


 所(suo)生成的新生態氫原子[H]具有很強的還原能力,能把極(ji)薄的氧化膜還原為金(jin)屬:


   2[H]+MO = M+H2O


  同時產生大量的氫氣,使表面附著(zhu)的碳(tan)化(hua)物沖刷掉,使陰極(ji)表面處(chu)于高(gao)度(du)活化(hua)狀態。然后(hou)再逐步升(sheng)高(gao)電流密度(du),有利于鉻酸離子還原成(cheng)(cheng)金(jin)屬原子,形(xing)成(cheng)(cheng)晶核,致密地分布在零件表面,從而為獲得結合力良好的鍍(du)層創(chuang)造條件。


 ③. 階梯式給電。


  DK大致分為5~8A/d㎡、8~11A/d㎡、11~14A/d㎡、14~17A/d㎡等(deng)中間(jian)階梯,其間(jian)所歷(li)時間(jian)約8min,最(zui)后加(jia)到(dao)正常(chang)Dk20~25A/d㎡,此法(fa)保證鉻層的結合力優良。